四川海川正豪应急技术研究有限公司
应急安全系统化服务专家
 全国服务热线:
028-8557-7103
Sichuan Haichuan Zhenghao Emergency Technology Research Co., Ltd
      
网站首页 >> 新闻资讯 >> 新闻资讯详情页
      
冬天是真正的心脏杀手!这些征兆暗示你可能有心梗风险
来源:中国医学论坛报 | 作者:security-1019678 | 发布时间: 533天前 | 39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随着冬季气温下降,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。好端端的,怎么就心梗了呢?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典型症状?哪些人群是心梗的高发人群?在日常生活中突发心梗,该如何自救?一起来学习

2008年冬天,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因心脏病去世

2019年冬天,演员高以翔录制节目时发生心源性猝死

2023年年初,著名导演何平突发心梗离世

冬季来临,全国很多地区都迎来了大降温

心血管疾病也开始进入了高发期

医生都知道

冬季就对心脏非常不“友好”

每年11月到次年3月

心梗和猝死的发生率常居高不下

为何心血管疾病多在冬季发病?

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心脏呢?


冬天是真正的心脏杀手!

绝不是危言耸听


2018年,英国西约克郡利兹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,在最寒冷的月份,严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比最温暖月份的数据高出近50%。北京协和医院的范中杰教授也曾对2013年至2016年间北京的81029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过调查,发现寒冷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,并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。换句话说,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不仅要注意低温当天,低温后的几天内也有心梗风险。


2018年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子刊曾发表一项研究,其结果发现在众多的天气参数中,寒冷、大风和日照时间缩短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。其中,气温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最为明显。在0℃以下时,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;当温度升至3~4℃以上时,心梗发生率开始下降;气温每升高7.4℃,心梗风险降低2.8%。


为何心血管疾病多在冬季发病?


01 天冷心脏负荷大


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。此时人体耗氧量增加,为维持正常体温,血管收缩、血压增高,心脏负荷也随之增大。从而导致心绞痛、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加重。


02 呼吸疾病多发


天冷时人们易患呼吸系统疾病,如上呼吸道感染、慢阻肺、哮喘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脏病的病情。


03 饮食重口


为了御寒,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吃高盐、高脂肪的食物,而新鲜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相对不足,而且年底聚会也增多,这些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负担。


04 运动减少


天冷户外活动减少,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。


敲黑板!这些都是心梗征兆


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,但通常50%~80%的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,其中最常见、最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。



敲黑板!下面要注意了,这6点都有可能是心梗前兆!


01 长时间的心前区疼痛


很多心梗患者发病前会突然出现持续20分钟以上的心前区疼痛,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,症状会加重,时间可能延长。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、出汗、恐惧或濒死感。


02 心悸或脉搏不齐


心悸或脉搏不齐也是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,不少心梗患者,在发作前频繁出现心悸或脉搏不齐的症状,即无缘无故的心跳、心慌,并且多为间歇性,还有心跳加速、心慌、胸闷气短等表现。


03 胃肠道反应


部分患者发病前还会突然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。如果没有吃过不干净或有毒的食物,就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心脏的问题。


04 休克、晕倒等症状


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,而是直接休克、晕厥。这是由于心肌梗死来临前,心脏出现异常,血液流通不畅,血压骤降,容易引发低血压,导致头晕、意识模糊、休克等表现。


05 烦躁易怒 心神不宁


烦躁易怒,控制不住情绪,也存在心肌梗死可能。正常来说,情绪异常多受自身以外的因素刺激。然而此类情绪异常则不一样,大多无征兆,“心中一股无名火”,常表现为心神不宁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缺乏耐心。若出现此类状况,就应该警觉,多留意身体状况,观察身体是否存在疼痛或不适感。


06 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


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,就出现身体疼痛,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。而且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,可能是肩膀疼痛、后背疼痛,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,这些都有可能是不典型的放射痛,千万不要忽视!


心梗发作,到底该怎么办?


如果身边的人突然发生急性心梗,首先要保持冷静,牢记两个“120”!


第一个“120”就是120急救电话,拨打电话需求专业急救人员的帮助,这永远是最正确、最应该做的第一步!


第二个“120”则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“黄金时间”是发病最初的120分钟,在此时间内,若能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,心肌可以重获新生。


01 等待救援要静卧


等待救护车期间病人需静卧,不要有过多活动。在保持自身冷静的同时,要安抚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。不要自行开车就医,自行开车一旦途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,通常无法及时应对,还可能增加事故机率。


02 合理服用急救药物


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,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,有条件者或有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(或替格瑞洛)。


03 抢救措施要跟上


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,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,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,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。


04 听从医务人员的专业建议


如果是身边的家人突发心梗,作为患者的家属,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,切勿犹豫不决。包括要接受救护人员的指挥,前往最近的可以进行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急救的医院,不要舍近求远;如果医生建议急诊冠脉造影,必要的时候放支架来治疗,此时更要相信医生的判断,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,追悔莫及。


冬季如何护心


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做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根本和基础,也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一个办法。冬季护心更要从日常生活入手,从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等几个方面发力,避免出现心血管疾病,健康过冬!


01 防寒保暖


这是最容易做到的,外出活动时,要注意添加衣服,出门宜戴口罩、手套、围脖和帽子。大风降温时,尽量不要迎风行走,下雪天,尽量减少外出,避免严寒刺激。生活中,有些老年人为节省开支,不开空调或暖气,子女和亲朋好友应当规劝,为心脏病患者提供舒适室内环境。


02 预防感冒,接种疫苗


冬季也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期。呼吸道疾病,特别是感冒、肺炎和支气管炎等,可诱发基础器质性心脏病,出现心功能不全,加重心力衰竭,形成恶性循环。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,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,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。一旦出现感冒、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要及时就医,特别是合并基础器质性心脏病患者,避免病情加重。


03 合理饮食,控制体重


吸烟的危害就不用多赘述了,一定要戒烟,戒烟后,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迅速降低,研究表明,30岁、40岁或50岁时戒烟可分别延长约10年、9年或6年的预期寿命。


饮酒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,有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,但每周超过200g的酒精摄入就跟保护心脏不搭边了!而且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,特别是脑卒中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房颤、肝肾功能受损者以及孕妇和青少年不建议饮酒。普通人群也不建议通过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病。


04 坚持锻炼,适当适量


老话讲,冬养藏,北方有些地区也有“猫冬”习惯。这虽然有很多道理,但不能成为冬天一点也不运动的借口。既往大量研究证据显示,身体活动不足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病相关,而增加身体活动、减少久坐可以明显获益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冬季参加户外活动要因时而异,冬季早晨气温低,人体血管的应变能力差,是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,因此,晨练不宜过早,最好在早上10点到下午4点之间有日光照射的时候,可以选择快走、慢跑、散步、打太极拳、练八段锦等锻炼方式。


05 按时服药,定期随诊


冬季,血压、血脂、血糖容易出现波动,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。平日里要加强监测,遵医嘱规律用药,定期随诊,避免间断服药,导致病情波动,出现心脑血管事件。此外还要注意血压、血糖和血脂的管理。